引言
1. 昨美股、美债、美元指数都下跌,再次三杀。黄金重拾升势,比特币新高11万美元,这都是人心浮动的迹象。30年期美债收益率破5%,表面是美债的事,实际是美元遭到怀疑。
2. 美债一个大事是要发新债还老债,2025年到期9.3万亿美元。不说发债覆盖政府赤字,老债总得还,就得卖新债。但市场利率上行,新债利息代价比老债高多了,这是非常不健康的指标。
3. 美债总额36.2万亿,一个基点(0.01%)的利率上行,粗略对应增加36亿美元的利息开支。而最近30年期美债利率上行了70个基点,这就是2000亿的额外利息开支!如果用长债来搞,代价真受不了。所以美国多卖短债,收益率也上行,但没有这么多,30个基点这样,利息代价能少点。但是短债的问题是过阵子又要还了,发债也有开支,是另一种压力。
4. 那为什么市场需要5%以上的收益率才肯买新的长债?因为长债年头长,10年到30年,夜长梦多。你以为5%的利率收益不错,以后美元崩了怎么算?大家都不想承担这种风险,以前1.4%的30年期国债利率,买了就大亏了,银行破产了。因为风险,不敢买长债,就也买短债。
5. 这对美国财政是很不利的。一下就看出来,美债利息负担要麻。当然,只要美联储出手买债,收益率立刻大降,要多低有多低。但市场就会狂扔美元,所以黄金和比特币大涨,等的就是这个。近期传美联储偷偷买美债,其实是减少紧缩力度,美联储持有的美债到期了,又拿本金去买美债,性质上不算新买。但基本上能看出来,美联储出手大买美债是迟早的事。
6. 更不好的是,最近穆迪把美国信誉降级了,虽然说没有新信息,但全球还是有些触动。如香港一些机构就得卖出美债。总体来说,全球对于美债美元不再认为是“安全资产”,以前认为有“储值功能”,现在认为是“风险资产”。例如台湾一些保险机构和个人,就在琢磨,还是得用本币来考虑盈亏,因为人家给你的合同是本币,你说投资美债赚了美元,最后用本币计算反而亏了,这算啥?
7. 弄不好,最近美元美债要出大事。就是全球有钱的几个地区,真的起疑心了,不敢相信美元美债了。原理上非常可怕,那些倒闭的银行其实理论上都没事的,只要大家不去挤兑,账面上亏多少钱都有办法。硅谷银行就是人来挤兑了,只能卖掉1%利息的国债还钱,100元买的市场只给70元,亏光光,死球了。对美债、美元体系起疑心,具体会出啥事,很复杂,不是挤兑这么简单。我也不知道要出啥大事,但这就更可怕了,未知的风险更可怕......
// 这是一个示例代码块
import React, { useState, useEffect } from 'react';
function Example() {
const [count, setCount] = useState(0);
useEffect(() => {
document.title = `You clicked ${count} times`;
});
return (
<div>
<p>You clicked {count} times</p>
<button onClick={() => setCount(count + 1)}>
Click me
</button>
</div>
);
}
评论区
已有 67 条评论
发表评论
十二夜
2025-05-23 22:21这篇文章写得非常详细,特别是关于陈奕迅的惊喜是海口站二开的部分,给了我很多启发。期待作者后续更多关于这方面的分享!
琉殃
2025-05-24 00:15完全同意你的看法,特别是文章中关于陈奕迅的惊喜是海口站二开技术应用的部分确实很精彩。
红谷
2025-05-23 18:17作为一名酱园弄上影节开幕片领域的从业者,我认为这篇文章提供的见解非常有价值。不过关于中餐厅出发路透的部分,我有一些不同的见解,希望能与作者进一步探讨。